今年春节档,有一部片子,笔者觉得挺委屈也挺活该,那就是《人潮汹涌》。
说它委屈,是因为片子本身并不算差,但为什么春节档七天,票房刚刚才1亿,连比自己烂得多的《侍神令》都超不过,票房到现在都还是垫底。
要知道,《人潮汹涌》的口碑在整个春节档电影中位于前列,猫眼9.1、淘票票8.9、豆瓣7.3、知乎89%推荐度……
在一开始,《人潮汹涌》便以“春节档想看影片倒数第一”的话题登上知乎热榜,如今的排片量也不断缩减。
导演饶晓志情急之中,也在抖音上大声疾呼:“求排片”,效果虽有改观,但情况依旧非常不容乐观。
看来被网友给予厚望的且与众不同的《人潮汹涌》,并没有让他成为今年春节档的黑马。
有网友表示:——"我这初二就只有早上8点15和0点的排片,初三开始只有0点。”
一、委屈:《人潮汹涌》是部烂片吗?并不!
以下内容,有稍微的剧透,希望理解。
《人潮汹涌》改编自日本高分喜剧《盗钥匙的方法》,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
冷血杀手周全和落魄龙套陈小萌,在一次意外中交换了彼此的身份,从而引出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幽默故事。
肖央饰演的陈小萌是典型的底层小人物,片中他“三十多了,没有工作,交不起房租,连群演都演不好,长一张老脸,名字叫小萌,想死也是应该的”。
电影刚开始,陈小萌就想以一场自杀结束自己默默无闻的生活。
但是,在澡堂和杀手周全(刘德华饰演)互换人生之后,他还是那样的不思进取。
拥有了奢华的生活条件,他也并没有变得更好,依旧邋遢、不求上进,一度沉醉在纸醉金迷中。
更多的钱,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浪费,也就是给女友多给了一些份子钱。
或者,给想要自杀的孕妇一麻袋钱。
似乎他的人生,依旧如此默默无闻。
但是,在执行晖姐安排的任务的时候,陈小萌却成为一名勇敢的男人。
做了一辈子的懦夫,他想这一次证明自己。
在万茜饰演的李想的儿子遇到危险时,他决定挺身而出:
“好不容易有当主演的机会,我要好好珍惜。”
话题回到刘德华饰演的杀手周全那边,
发生在华仔身上的喜剧亮点,不是肖央那种小人物逆袭的爽感,
而是夹杂了许多专属于刘德华的“迷影梗”,能感觉到导演饶晓志对戏剧和电影的热爱。
周全即使是最普通的群众演员,他还是努力成为最认真、最努力的群众演员。
电影里有很多刘德华致敬刘德华桥段,一出是《旺角卡门》,一出是《新上海滩》,火锅店刘天佐闯进来的台词是《无间道》,都是华仔的经典之作。
电影里最经典的场景,大概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抱刘德华说的一句话,“我替中国电影谢谢你”。
确实,华语娱乐圈天王刘德华40多年来,一直在勤勤恳恳地演戏,很多经典的电影中,都有他的角色。
同时,他也帮助很多年轻的导演,从困顿中找到了希望。
比如,宁浩《疯狂的石头》就是刘德华监制并且投资的。
还有这部《人潮汹涌》也是他监制且主演的。
在这次翻拍中,《人潮汹涌》比日版添加了更多爱情线。
万茜所扮演的新时代女性,最终用爱情感化了杀手周全。肖央也爱上了自己本来准备刺杀的孕妇。
严格的说,双男主在爱情戏上的平行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交换人生带来的低阶层失败者和精英阶层成功者互换身份后产生的猎奇故事的惊喜感。
二、活该:一手好牌全被宣发打烂,遗憾!
坦白地说,《人潮汹涌》的宣发预算也算充足,在它准备加入春节档大混战的时刻,就应该明白,需要找准自己的受众,做到精准营销。
但我发现这部片的宣发几乎没考虑这部片受众到底是谁,
《人潮汹涌》的大部分宣发都押在抖音,让天王刘德华在那开了个账号,整天发各种喜气洋洋的拜年短视频。
天王毕竟是天王,华语电影发展史不能没有他,他是一个神话和符号,但刘德华这个神话和符号,能被现在玩抖音的年轻人接受吗?
《人潮汹涌》给刘德华的角色注入的是非常多的关于电影本身的迷影情结,但这种迷影梗并不是谁都能get到的,抖音上的95和00后的年轻人,真的会对电影里致敬的80年代的港片有过多的情怀吗?
春节档的喜剧电影,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只能迎合广大普通群众的低级趣味,以为光靠一个刘天王就能打下春节档,其实是对商业市场的坐井观天。
确实,刘德华在戏里戏外所产生的身份互文,为这部影片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亮点,形成了独特的影像化符号。
而且,电影里有不少对戏剧、表演、演员和电影行业的喜剧式探讨,甚至还有对塞缪尔·贝克特,彼得·布鲁克这样的戏剧匠人的致敬。
但这些圈内人的黑话行话,对喜欢刘德华的70、80后普通老观众来说,又不能激起太大的兴趣。
我承认我看片的时候笑了,但我笑没有用,我是一个电影从业者,我能看懂这些影视圈内的笑话,但我不能代表春节档的普通观众。
马后炮一句,这片就不该放在春节档,往前提一个月,都能和《送你一朵小红花》对打,还能拿下不少于1个亿的票房。
只能说,宣发公司此次的策略营销,实在是把一手好牌打烂咯。
仔细算一算,今年59岁的刘德华,红了已经将近四十年。
他自己写的歌词对人生这么总结的:“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也难怪,导演饶晓志从一开始就决定找刘德华出演角色。
其实,导演之所以要拍这部片子,即使因为对小人物的关怀。
在导演的采访中,他诚恳的说到:
“我认识这些年轻人,我也认识这些中年人,我总觉得这些人让我感同身受,因为这里面每个角色其实也有我的影子,在某一个阶段的影子,或者有我身边人的影子”。
其实,关怀底层人物,一直是华语电影的一个主题。
《人潮汹涌》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中,才打开了观众的口碑。
就在饶晓志的微博上,他希望能给电影一点时间和空间,甚至天王也亲自上阵,唱了一首《男儿志》给《人潮汹涌》加油,为现在还在为电影而努力的人加油。
其实,《人潮汹涌》的种种机遇,也很符合饶晓志的处女作《无名之辈》。
同样的关注小人物。
同样的刚开始不被人看好。
同样也是靠口碑最后才逆袭成为当年的黑马。
但是这次《人潮汹涌》真是让人有点背运。
在春节档这种电影厮杀最厉害的时刻,这种适合慢传播,而且内容也不适合春节档的片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时代虽然在飞速改变着,可总有艺人在用一种笨拙甚至古董的方式坚守着这个行业最初的标准,是件很难得,也很值得感谢的事,尤其是在当下全方位拉低娱乐圈下限的明星层出不穷。
总的来说,《人潮汹涌》值得推荐,
细品之下,他有自己的温暖而美好,虽然世界充满骗局,虽然在人潮汹涌中我们孤寂落寞,但我们仍然可以有自己的坚持。
而不像有些电影,疯疯癫癫,其实只是一场闹剧。
真的希望,院线经理给中国电影,尤其是年轻的导演更多机会。
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年轻的导演在创作和宣传时,能够更精准的抓住作品的受众,用艺术的“共情力”而不是“孤芳自赏”去吸引受众。